7天國慶大假又匆匆拉上帷幕,翻開節後第一天的報紙,節日中的場景復又重現:熟悉的他們原來一直陪伴著我們。
  他們讓人消解了堵車的鬱悶,忘卻了旅途的勞累;他們給節日的每一天增添歡樂,奉獻精彩;他們不惜與家人分離,堅守在各自的崗位,履行著文化服務、文化傳承的職能;他們在別人的快樂中快樂,在別人的歡笑中歡笑。他們,就是節日中一直忙碌著的文化人。
  通過他們,我們或許能看到今年假期的別緻與不同。
  老“鹽工”博物館里連軸轉
  【人物名片】肖永明,男,63歲,自貢人,自貢久大岩鹽礦山開發設計研究所研究員。□本報記者 餘如波 文/圖
  “我們自貢在5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開鑿了13000多口鹽井。所以自貢被稱為‘遍地鹽井的都市’……”10月3日下午3點,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中傳出這串中氣十足的“椒鹽”普通話。站在二樓的天車模型前,肖永明講到動情處,還隨口來了段鹽工號子,“天滾滾兒轉喲,地滾滾兒圓,鑿井推水好賺錢……”惹得游客拍手叫好。
  然而,佩戴“志願者0001號”胸牌的肖永明並非這裡的專業講解員,他的工作是從事鹽井鑽、修和挖潛項目的方案制定。跟鹽打了44年交道的肖永明,對自貢井鹽瞭如指掌。一些影視劇組來自貢拍攝相關題材作品,還常常求教於他。而讓記者意外的是,從未有過解說經驗的肖永明,解說時說唱並舉,令人難忘。
  10月7日,記者再次回訪肖永明。他說,國慶大假7天,博物館觀眾人數大幅增長,自己每天連軸轉。“只要有游客進來,我就會去給他們解說,最多時一天要講30多場。短的時候幾分鐘,遇到好奇的或者專業的觀眾,就會超過半個小時。”幾天下來,肖永明的嗓子有點嘶啞,他隨身帶著潤喉片,休息時就悄悄拿出一片含進嘴裡。大假結束後,他又要立馬開赴鹽井工地,指揮現場作業。“能讓更多人瞭解自貢井鹽,瞭解我們祖先的聰明才智,增強保護意識,我放棄休假很值。”
  【延伸】國慶大假期間,迎來建館55周歲的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推出8項活動,還特別延時開放至20點30分。王三畏堂、胡慎怡堂、李四友堂以及顏桂馨堂,作為鹽商四大家族保存下來的精品傢具,也在博物館呈現。此外,自貢恐龍博物館、彩燈公園等地也推出非遺、美食、民俗等相關活動,讓游客歡度佳節。
  “雅女”報刊亭里培訓竹編
  【人物名片】任文娟,28歲,上里古鎮四家村人,是當地竹編產業的“業務苗子”。□本報記者 李思憶
  10月5日晌午,任文娟正在上里古鎮自己的報刊亭里悉心編製著手中的竹畫。記者輕輕湊近觀看,這是一幅名為“和諧家園”的熊貓戲竹圖。一尺見方的圖面上,雅緻的竹葉青色打底,大氣的墨黑色構圖,“高潮”處還用了喜慶的金色點睛。
  “雅安產竹,所以一直有著生產竹器的傳統,雅安的竹器不但質量好,款式、花樣還多,最重要的是手工製作,做工精細……”每當有買書報的客人光臨,只要對方看到任文娟正在編製竹編作品,總會好奇地問幾句。而這時,任文娟都會耐心地解答,興緻好的時候還會讓有興趣的客人親自試上一手,體驗一把竹編的樂趣。這個面積不到2平方米的報刊亭,儼然成了一個臨時竹編工藝“培訓點”。
  聽著任文娟的解說,記者也按捺不住要“試一手”。“這樣吧,你從最基本的做起,給我打個下手。這個叫排針,你用它把我染好的竹條破成1毫米左右的竹絲。”本以為這不算什麼技術活,可是頭一次使用排針還是讓記者措手不及,一會不小心扎到了手,一會破成的竹條又不均勻……讓任文娟不得不出手“解圍”。
  下午5點,本以為一天的工作已經結束,可任文娟回到家又開始忙活起來。“這幾天上里古鎮人多,得多準備點材料,讓感興趣的游客都能體驗一盤。”
  【延伸】國慶大假7天,雅安雨城區上里古鎮共接待游客10.61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1591.5萬元。10月2日重陽節當天,當地老年協會還在古鎮開展了以“尊老敬老”為主題的多項文體活動。
  川劇演員一天趕3個場
  【人物名片】夏昌榮,男,52歲,國家一級演員,四川省川劇院演員團團長。□本報記者 張良娟 文/圖
  用油彩畫臉、捆頭、穿衣服、戴頭盔……10月7日下午5點,寬窄巷子一家酒吧狹窄的化妝間里,夏昌榮正和幾位川劇演員手忙腳亂的套頭、換衣服。
  每天下午一場,晚上兩場。一年下來,得有上千場演出。”夏昌榮說,雖然早已經演了上千遍,但是每一次演出之前,大家還是習慣性地再過一遍戲。走完一遍戲,夏昌榮又走到酒吧門口擺起了造型。他一齣現,原本來來往往的游客立刻停下來圍觀,紛紛拿出手機拍照。下午6點過,演完《三英戰呂布》,走下臺,解下頭盔,夏昌榮已經癱在了椅子上。
  上午在新會展中心演吐火,下午2點在黃龍溪古鎮惠民演出,接著便是寬窄巷子演出。這是夏昌榮10月7日這一天的行程,“不是在演出,就是在去演出的路上。”夏昌榮笑笑說,這7天都是這樣,川劇生意火啊!
  今年國慶大假川劇訂單多,夏昌榮很想推掉寬窄巷子的演出。“可仔細一想,這裡是一扇窗口,既讓川劇演員賺到了錢又能宣傳川劇。”夏昌榮說,這是四川唯一一家以川劇為主題的酒吧,每天接待的中外游客很多,如果不來,游客到哪裡去認識川劇?
  【延伸】國慶大假7天,寬窄巷子的文化可謂紅紅火火。來自四川的專業舞團在寬窄巷子東廣場帶來極具四川風情的歌舞表演;“秋色市集”上,游客則淘到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間創意手工藝品。除此之外,以四川美景為內容的大型主題攝影展“秋色隨行”也帶領著游客欣賞四川美景。
  資中小木偶“變”出大舞臺
  【人物名片】李興軍,男,50歲,資中人。資中木偶劇團經營科科長,劇團演員兼編劇。□本報記者 程文雯
  10月1日一大早,李興軍就在資中縣武廟文化廣場上忙活開了。
  當天上午,資中木偶劇團國慶大假期間的首場演出拉開序幕。“是政府組織的‘慶國慶傳統文化進社區’演出。”李興軍說,為了和廣場上做生意的小商販們“搶位置”,他們早上8點就趕到廣場搭台。
  演出開始時,廣場上已有了好幾百人。當熟悉的《變臉》音樂響起,演員舉著身著川劇服裝的木偶登上舞臺,簡單幾個亮相後,木偶抬手低頭,披風一閃,臉上的面具登時一變,與真人表演的川劇變臉一模一樣。臺下觀眾先是一愣,接著使勁鼓掌。還沒回過神來,木偶口中又開始吐火。“資中中型杖頭木偶製作工藝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變臉吐火》是我們團這幾年的保留節目,除了在資中,還在全國其他省市和國外表演過,每次觀眾都很驚嘆。”
  演出結束,顧不上歇口氣。李興軍又帶領演員們收拾行裝趕往下一場。“是內江市的一場歌詠比賽。”李興軍掰著指頭細數國慶期間的演出,有些感慨:“現在文化越來越熱,國慶大假更是演出高峰。”
  【延伸】傳統文化進社區、高樓鎮演出、資中二中百年華誕校友聯誼大會……大假7天,資中木偶劇團演了6場,觀眾超過3000人。其間,劇團還趕赴內江,參加了“樂動內江”歌詠比賽。李興軍說,整個內江7天大假的文化活動豐富多彩,張大千紀念館館藏作品精品展、大洲廣場社區歌舞活動等,都讓市民過了一個頗有“文化味”的大假。
  羌族姑娘廣場上忙點歌
  【人物名片】
  王成琴,女,21歲,北川羌族民間藝術團演員。
  □本報記者 朱雪黎 文/圖
  10月6日早上8點,記者來到吉娜羌寨王成琴的家,她已穿上羌族節日盛裝,正準備出發前往北川新縣城巴拿恰商業街的小廣場。一手抱起一疊羌族紅哈達,一手提起一桶鮮艷的紅玫瑰花,秋陽下的王成琴腳步輕快。
  巴拿恰小廣場上,“卡拉OK大家唱”的背景牌十分醒目,舞臺一側立著可供點唱的部分歌單。王成琴告訴記者,這是藝術團精心籌備的惠民文化活動,國慶大假7天,團里的15名演員都在這裡為游客服務。
  9點半左右,廣場上的游客逐漸多起來。“有沒有《我的祖國》?”一位游客問。“有,我給你點。”王成琴一邊打開登記本讓游客填寫,一邊寫好點歌單讓同事送往音控室。伴奏響起時,王成琴又熱情地遞上麥克風,請游客登臺。
  一曲唱罷,臺下響起一陣陣口哨聲,更有羌族小伙不停鼓掌叫好。喝彩聲中,王成琴拿著玫瑰花,雙手舉起紅哈達,為登臺唱歌的游客獻上。見此狀,臺下觀眾開始賣力地叫起好來,現場一片歡聲笑語,十分熱鬧。
  登臺獻唱的游客一位接一位,不知不覺時間就到了中午,玫瑰花已送出去一大半。“平均每天都有近50名游客登臺點歌。”王成琴告訴記者,儘管自己沒能耍大假,但能為游客帶來更多出游樂趣,自己覺得非常高興。
  【延伸】國慶大假7天,巴拿恰商業步行街還舉行了美食節、篝火晚會、攝影展等其他10餘項活動。統計顯示,7天來,北川共接待游客48.7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9621.45萬元。
  黃金周之最
  ★最賣座·電影《心花路放》
  今年瞄準電影國慶檔的14部影片中,表現最搶眼、最賣座的3部影片莫過於寧浩的《心花路放》。截至10月7日,《心花路放》已收穫累計超過7億元的全國總票房,國慶檔最賣座的電影地位已成定局。
  ★最大贏家·黃渤
  電影國慶檔的《心花路放》、《親愛的》、《痞子英雄2》三部電影中,都有黃渤的參演。可以說,黃渤是今年電影國慶檔的最大贏家。粗略估算,黃渤出演的這3部國慶檔影片的全國總票房已突破10億元。
  ★最熱門·智慧三國
  成都武侯祠博物館特別推出“智慧三國”主題系列活動,利用文物區全覆蓋的無線網絡讓傳統文化通過更直觀、更立體、更全面的方式呈現。統計顯示,國慶大假期間,近10萬人次體驗或參與了“智慧三國”的互動。
  ★最開心·杜甫草堂
  大假7天,杜甫草堂博物館接待了游客8萬多人次,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7.26%。這一數據讓“草堂人”樂開了懷,“大功臣”莫過於盆景展、書畫展、少兒才藝秀等種種文化活動拉動的人氣。其中,《巴山蜀水——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第四十二屆國慶盆景展》上,鎮館之寶——百年古樁盆景“雙松圖”,以及“巴山蜀水”純天然砂積石盆景尤為引人駐足。
  ★最實惠·免費講解
  四川博物院在國慶大假期間,提供了10多場免費講解。此外,還先後推出了創意粘土創作文物、陶藝製作、拓片製作等互動活動。據統計,四川博物院7天共迎來38000餘名觀眾。
  本報記者常雄飛張良娟
  (原標題:惠百姓 熱市場 文化人好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x39ixtj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